来自最高检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涉水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8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4.2万件、民事公益诉讼0◆■★.6万件★★◆。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检察公益诉讼在破解流域治理难题方面发挥了独特价值,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中国方案。
长江沿线港口众多,船舶污染成顽疾,最高检直接以公益诉讼立案,沿江11省市检察机关同步办理关联案件602件◆★★★;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防治、行洪安全等问题,最高检、水利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70余件,助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检察机关、水利部门等加强协同治理■◆★★◆,推动解决一批河湖治理“老大难”问题,以法治之力服务保障国家水安全。
“共同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是协作机制的重点合作事项之一,目的是加强水事违法行为多发领域◆◆、重点流域和敏感区域的执法司法联动,共同维护水事秩序,提升治理水平。◆★★■★”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说,对案情复杂、办理难度高公海官网赌船、影响较大等违法问题,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检察机关加强执法司法联动◆★,加大查办力度,共同推进问题整改■■★。
“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履职尽责的情况下,仍不足以保护公共利益的,检察机关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追究违法主体损害公共利益的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说。
案例显示◆★■★◆,针对4家煤矿企业超许可疏干地下水,导致煤矿周边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追偿生态损害赔偿金430余万元。
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陈大勇表示,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有利于及时制止涉水违法行为■■■◆◆★,特别是对涉及多个行政机关职责、协调难度大■◆、执法后仍不足以弥补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损失,以及情节严重、影响恶劣◆■◆■◆■、拒不整改的违法案件,检察公益诉讼有效发挥了监督、支持和法治保障作用◆■★★■■。
江河湖库流域治理难,难在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需打破固有框架和区域监管壁垒,推动部门联动、区域协同、政策协调◆■。2022年5月,最高检★◆■★■、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持续强化执法◆◆、司法合作,推动形成水污染治理合力。
此外★★■,借助■◆“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对发生在身边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公益损害问题■★,可在线向检察机关反映,并受邀参与辅助相关案件办理★★■◆★◆。据统计,该平台现已注册志愿者9万余人,提报有效线万余条。(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
随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及地方机构改革持续深化★★,出现了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执法及日常监管权分设的情况。
各部门深化以案促治,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推动行业问题系统治理。徐向春表示,检察机关着力推动解决个案、类案背后的普遍性问题◆■■,促进实现治理模式从事后惩治向事前预防转变◆■★■。
因案施策,打好公益保护“组合拳”■★★◆。据了解,检察机关准确把握行政公益诉讼督促协同定位,助推解决“九龙治水”难题,推动有关部门由“各自为政★■”转变为◆■★■◆“多方联动”■★。
“一些地方一定程度存在部门推诿扯皮★◆■★、履职不到位、行政执法不作为等问题。”朱程清说,检察机关通过对未依法履职的涉水行政机关发送诉前检察建议或提起检察公益诉讼■★★★★◆,促进依法全面履职★■、协同履职,严格规范执法。